2019年5月13日至6月7日,護理學院12名同學和邱晨老師赴荷蘭Scalda進行短期交流。在此過程中,同學們學到了很多護理臨床經驗,收獲了友情,融入了當地的生活,比較了中荷兩方不同的護理教育方式和醫療方法,受益匪淺。
在學習方面:第一周是在Scalda上基礎英語課程和護理基礎教育。老師彈着吉他唱着知識點,鼓勵每個人參與其中,同時還教授我們荷蘭語,學習了自我介紹,問候語和感謝語,了解了傳統的當地文化。我們還接觸了荷蘭的CPR急救,包括AED除顫儀的使用,學生們每一個都嘗試了如何在緊急5分鐘内搶救病人。除此之外,因為在醫療過程中有許多要與病人接觸,如何正确的洗手尤為重要。老師在洗手前塗了含有熒光劑成分的護手霜,在經過七步洗手法後,用手電筒查看熒光劑殘留成分确認是否清洗幹淨。同時,還學習觀摩了鼻飼的操作流程,是人工把胃管置入鼻腔和食道中,并通過注射器和鼻胃管往患者胃中手動加壓注射器推杆和活塞打水和食物,提供水和營養。在此過程中,護士很關心病人的主觀感受,體現了愛傷原則。
在第一周的周五,我們去了特耐森的市政廳,向市長介紹了中國、上海和健康醫學院的曆史、實訓中心、考核要求以及此次我們即将出征的世界技能大賽。同時也歡迎他們前來參加我校舉辦國際護理技能大賽。在做彙報時,感受到了學校與世界的連接,也感受到了作為健康學子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第二周12個學生被分成了3個小組實習,分别是養老院,社區醫院和家庭護理,每隔三天會交換實習小組。在養老院的學習中,感受到護士對于病人的人性化護理,對于病患的耐心體貼,會共同制定飲食和作息計劃,病房裡會貼有患者家人的照片,讓他們有在家的感覺。問起帶教老師為何選擇成為護士,她說:“因為喜歡幫助别人,同時喜歡與人交流的工作”。荷蘭幸福指數很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對于自己職業的認可。在醫院裡,護士和醫生共同參與對病人治療方案的讨論,同時,護士常會去病房觀察病人情況,護患關系特别融洽。在醫院實驗室的學習,了解到如何對于血液的檢測和抽血方法,相對于國内來說,荷蘭的抽血器械非常安全,屬于内置回彈針,讓人稱贊。在推着輪椅出行時,發現旁邊的輸液架也另有玄機,等安置好病人之後,我們開始詢問帶教,輸液架上懸挂着的機器有什麼作用,一番講解後,同學們再一次拓寬了視野,原來那是一個輸液泵,主要用途是控制流速,但與國内長久使用的墨菲式滴壺不同的是,它更加先進,智能。大家都知道,當輸液瓶中的液體流完,如果沒有及時更換或者結束的話,會造成血液逆流等,甚至有更大的危害,而這台小小的機器,能在控制設置的流速的同時感受到橡膠管的瘀堵等等,如果橡膠管彎折,不通氣,又或者輸液瓶空了,它都會發出聲音及時通知護士,更換藥物或者有情況發生,病人的安全有得到進一步保障。
第三周是homecare,家庭護理的學習。在帶教老師的帶領下,看到了家庭護理的運轉方法。每一個家庭護士都下載了打卡軟件,非常智能。通過驅車到不同家庭的路上,帶教老師向我解釋了每個病人不同的病情,有的病人腿部靜脈曲張,護士會先套一層塑料薄膜在病人腿上,再把彈力襪穿上,以減少對患者皮膚的摩擦。因為家庭護理是非常私人的,護士和病人會有更加深入的溝通,如同親人般細心的對待。
在生活方面:荷蘭老師Peter和Anita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我們Scalda學習團13人一起朝夕相處在一個由日托中心改造的雙層房子裡,一樓是帶隊老師和女生,二樓是男生。大家一起去家附近的超市買菜,騎着自行車迎着日落回家,彼此照顧和關心。鍛煉了做飯技能,還邀請Anita吃中餐。荷蘭的商店通常很早關門,晚上6:00大部分就已經不營業了。迎着日落,我們騎着車在海灘,看着飛過的海鷗,感覺到心曠神怡。
在遊覽方面:每一周周末我們會去看看不同的地方,體驗了不同的當地交通,如火車和巴士。印象深刻的海牙和阿姆斯特丹,各種博物館和美術展讓我們提升了知識面和藝術眼光。
經曆了學習,實訓,遊玩,6月6日就如同第一天一樣,全員到齊,再一次騎往了Scalda,等在那的還是Peter和Anita,但這一次是由他們開啟我們畢業典禮。畢業典禮上,我們依據實習地點的不同,分成了3組依次進行彙報,同學們認真的準備PPT,表達了這些天以來對于荷蘭護理的新的認識,例如在中國很少的家庭護理在荷蘭卻是三大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個患者都有輸液泵精準滴速,人文關懷,更加重視對于患者的溝通等。最後,同學們表達了對于帶教老師和所有老師的感恩之情,在閉幕式後去教室休息室喝茶聊天,其樂融融,老師給予了對于我們美好的祝福,在Scalda校旗的草坪上,我們集體合影,留下難忘的瞬間。
總之,一個月的荷蘭之行畫上了完美的句号,拓寬了世界的眼光,了解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學習了荷蘭先進的護理技術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受益匪淺。回國後,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把學習到的知識分享給同學們,不辜負學校的支持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