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陸續向有關主管部門黨組通報31所黨委書記和校長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以下簡稱“中管高校”)紀委書記2019年考核結果,并向有關省(市)紀委監委、駐主管部門紀檢監察組和中管高校黨委通報對中管高校紀委履職情況和自身建設情況的了解、核實意見。
據了解,此次年度考核是按照中辦《關于深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改革的意見》中的有關要求開展的,也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一次對中管高校紀委、紀委書記開展考核工作。《意見》實施一年多來,中管高校紀檢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各項工作逐步落實落地,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制度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治理效能。
提級監督,“直通車”增強權威性
前不久,複旦大學召開2020年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金海燕作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内監督工作報告。去年年底,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同意,并與上海市委商得一緻,教育部黨組決定:金海燕擔任複旦大學紀委書記。這已是第8位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同意任命的紀委書記。根據中管高校紀檢體制改革要求,31所中管高校紀委書記的提名、考察、任命,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會同主管部門黨組進行。
權限上提,有助于提高中管高校紀委書記的地位,增強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改革後變化還是蠻大的,中央紀委和地方紀委對我們工作的指導增強,讓我們工作的獨立性增強,監督起來更超脫。”全國首位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同意任命的高校紀委書記、武漢大學紀委書記萬清祥說。
記者了解到,31所中管高校紀檢體制改革,涉及教育部、工信部、中科院3個部門,以及駐教育部、工信部、中科院等3家紀檢監察組和北京等18個省(市)紀委監委,中管高校紀委接受屬地省(市)紀委監委的領導,接受駐主管部門紀檢監察組的指導。同時,中管高校紀委系學校的内設紀委,接受學校黨委的領導。針對這一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一方面開展“提級監督”,加強對中管高校黨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監督檢查;一方面加大力度統籌協調各相關工作主體,落實中管高校紀檢體制改革各項要求,推動中管高校紀委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和工作水平。
“我們在落實改革要求中進一步細化并印發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厘清各方職責任務,促進工作機制逐步完善、更加有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央紀委對中管高校紀委“歸口聯系、統籌指導”,會同主管部門黨組對高校紀委書記進行“提級管理”,中央紀委文件直接發至學校紀委,“有了直通車”,大大提升了高校紀委的權威性;省(市)紀委監委制定落實方案和配套文件,組織開展有關業務培訓,加強日常聯系和工作指導;駐主管部門紀檢監察組發揮對系統情況熟、與高校日常聯系多的優勢,會同省(市)紀委監委不斷強化對高校紀委的指導、檢查、監督。各方面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協同配合緊密、有效,體制機制運轉順暢。
從“都管都不管”到“支持力度空前”
談起對高校紀委的支持,一些中管高校黨委書記表示,以前是“都管都不管”,現在關系理順了,高校黨委落實主體責任越來越紮實,特别是對紀委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在人、财、物各方面大力支持,亮明态度給紀委撐腰,“雜音”明顯少了。特别是在學校事業編制整體緊缺、其他部門壓縮編制的情況下,學校紀委普遍增加了編制,壯大了紀檢隊伍力量。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提到,“紀委增加1個幹部,可能會多保護、挽救10個幹部,必須要把紀委配強。”
協助學校黨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是中管高校紀委的重要職責。以前,中管高校紀委的協助職責邊界不清、内容泛化,學校黨委安排什麼工作,紀委就幹什麼工作,招投标、招生考試等都要求紀委參加,甚至有的連考試試卷存放櫃的鑰匙也交學校紀委保管,紀委一度成為“背書人”。“紀檢體制改革以來,我們按照‘協助不包攬、推動不代替、到位不越位’的要求,協助黨委落實主體責任的職責定位更加清晰,履行協助職責越來越聚焦,屬于紀委協助範圍的,積極謀劃、先幹一步、主動作為;職責範圍外的,決不越俎代庖。”吉林大學紀委書記李忠軍對此深有感觸。
一年多來,中管高校紀委積極協助黨委做好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責任分工、監督檢查、校内巡察等工作,協助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紀委協助學校黨委對二級黨組織責任落實情況進行全覆蓋檢查,将檢查結果與年度考核、分黨委書記抓黨建述職考核挂鈎,建議取消3個單位的評優資格,對綜合排名後5%的單位進行了約談。山東大學紀委針對高校“熟人社會”監督難題,向學校黨委建議請兄弟高校領導同志擔任校内巡察組組長。中國農業大學紀委對校内巡察中發現的群衆反映集中、問題較為嚴重的二級學院院長,建議進行組織調整,淨化政治生态。
“高校紀檢幹部精神狀态更加飽滿、腰杆更硬、幹勁更足,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越來越強。”談起紀檢體制改革以來的變化,中國人民大學紀委書記吳付來認為,中管高校紀委履職盡責越來越有力,紀委書記開始經常敲黨委書記和校長的門,在黨委常委會會議上更加敢于堅持原則、發表意見。多所大學黨委書記表示,“中管高校紀檢體制改革後,還是那撥人,敢碰硬了,學校紀委工作變樣兒了。”
“監督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高校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強化監督尤為重要。高校紀委是高校的監督專責機關,紀檢體制改革以來,中管高校紀委積極推進“三轉”,監督的主動性不斷提高,監督載體、監督方式更加多樣。
不斷強化政治監督、做實日常監督。中管高校紀委普遍建立了約談提醒制度,紀委書記帶頭約談機關部處、基層院系一把手,督促落實責任,特别是對一些群衆有反映、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幹部,紀委也能及時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疫情期間,華中科技大學紀委加強對各附屬醫院等重點部門的監督,制定《疫情防控跟蹤監督工作要求及分工安排》,組織12名專職紀檢幹部對口聯系80多個二級黨組織和主要職能部門,開展監督工作,并對校内二級單位進行檢查抽查。
選人用人把關逐漸趨嚴。原來征求黨風廉政情況意見,高校紀委多是“零”否定,久而久之,選人用人把關流于形式。紀檢體制改革以來,多數高校紀委敢于實事求是地提出否定意見,一年多來,31所中管高校紀委共提出暫緩、否定20餘人次,在幹部選任醞釀階段叫停近30人次。
執紀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以前,不少高校紀委有時對學校存在的一些違紀違規問題捂着蓋着、能不處理就不處理、能輕處理則不重處理,甚至有的還出面向司法機關說情打招呼,請求對本校涉案人員從輕處理或移交學校處理。紀檢體制改革以來,中管高校黨委、紀委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力度不斷加大。北京大學紀委嚴肅查處違反招生考試工作紀律等問題,一年來共排查問題線索300餘件,直接受理問題線索60餘件,執紀力度不斷加大。
問責工作由“零問責”向“敢問責”轉變。以前,中管高校隻有對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輿情事件才被動開展問責。紀檢體制改革以來,中管高校黨委、紀委追責問責力度不斷加大。中南大學紀委對後勤修繕、财務管理、招生等領域履行管理監督職責不力問題嚴肅問責,談話提醒、誡勉處級領導幹部10餘人次。
結合實際,探索精準監督有效模式。清華大學紀委推動學校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清華大學的重要指示批示和緻信回信情況,形成“一事一冊”的專項檔案并持續跟進監督落實情況;建立紀委書記與校領導班子成員每學期談心談話機制、與學校中層幹部日常談話機制,覆蓋校管幹部220餘人。天津大學紀委建立紀委書記定期聽取“七個重點關口”部門的廉政風險防控彙報制度,通過查閱資料、調取錄像、個别訪談等方式開展對招生、後勤等重點部門的監督檢查。
據了解,2019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先後赴6個省(市)、14所中管高校集中調研,重點了解一年多來中管高校紀檢體制改革進展和成效、分析問題及原因,調研内容突出中管高校政治生态、落實“兩個責任”、領導班子建設、省(市)紀委監委領導和指導等情況。調研組白天集中個别談話、晚上查閱資料,吃在學生食堂、住在學校招待所,星夜兼程、連續周轉各校,查閱工作制度、問題線索台賬、紀律審查案卷、黨風廉政意見回複、校内巡察材料、紀委班子及其成員主題教育檢視剖析材料等工作資料千餘份,訪談學校班子成員、中層幹部、紀檢幹部、幹部教師代表等200多人,并與江蘇、浙江、重慶、四川等省(市)紀委監委有關同志深入交流工作。“從調研情況看,中管高校紀委權威性獨立性增強,發揮作用越來越明顯,履職能力提高顯著。但也存在體制機制運行還不協調、工作質量不平衡、職責履行不充分等一些問題,如各高校紀委之間工作不平衡較為突出,政治監督需要進一步強化,運用‘四種形态’的精準性不夠等。”調研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管高校紀檢體制改革是強化黨對高校全面領導、深化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重大制度舉措,直接關系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在調研工作基礎上,今年将繼續健全完善中管高校紀檢體制改革制度機制,細化完善提名考察、年度考核和溝通會商、信息共享、聯合審查調查、工作報告等配套制度規定,進一步提升中管高校紀委履職能力和水平,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弛)
文章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