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管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開展“學四史 守初心 擔使命”——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分享組織生活會

發布者:護管學院發布時間:2020-08-15浏覽次數:115

習近平總書記說:“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四史”學習能使我們身臨其境地了解黨走過的峥嵘歲月,通過回看來時的路,體會到中國共産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曆程,從而堅定理想信念,明晰自己的使命與擔當。

 加強“四史”學習要汲取“曆史營養”,為深入落實“四史”教育,學生第二黨支部師生黨員利用假期各自參觀了身邊的紅色景點,通過紅色資源夯實信念之基,補足精神之鈣。2020年8月13日下午14:00學生第二黨支部通過騰訊會議舉辦了以 “學‘四史’ 明初心 擔使命”為主題的黨日活動,分享交流了紅色基地的參觀感悟。

 首先,預備黨員楊佳敏圍繞“四史”的基本知識點展開了理論宣講,她詳細闡述了 “四史”的内容,梳理了“四史”的核心内容與曆史脈絡,結合實際分享了學習“四史”的目的和意義。通過她的講解,各位黨員紛紛表示要把握好“四史”學習的方向,在“四史”學習中不斷堅定信仰,堅定黨的領導,同時頑強鬥志、提升自信,明晰自己的奮鬥目标。

 接着,預備黨員李思文以陳雲紀念館為例分享了自己的參觀曆程,她介紹了陳雲紀念館的主館,回顧了陳雲同志一生的豐功偉績,總結了陳雲同志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作出的卓越貢獻,強調我們要同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紀念陳雲同志,就要學習他堅守信仰的精神、學習他黨性堅強的精神、學習他實事求是的精神。” 李思文說道:“陳雲同志是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為新中國的建立、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我們要學習陳雲前輩堅守信仰的精神、堅強的黨性原則和求真務實的品格。

 随後,各位黨員紛紛對自己參觀學習的紅色教育基地進行了分享交流。

 預備黨員鐘佳妮參觀學習了李白烈士故居,她談到,自己先前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觀看了名為《永不消逝的電波》的舞劇,這場舞劇是以李白烈士為代表的中共地下黨員為原型,講述了他們潛伏于隐蔽戰線、行走與刀尖、最後将青春與生命獻給黨的事業和上海這座城市的故事,随後她被這些革命烈士敢于犧牲的精神和衷心為黨的堅定信念所打動,因而抱着敬仰的态度于8.1建軍節當天前往參觀了李白烈士故居。她說道:“此次觀劇和參觀李白烈士故居的感悟我想用《永不消逝的電波》舞劇劇終的一句話概括——“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長河”指上海的黃浦江,“無聲”象征着曆史與時間,“奔去”是人們精神層面的力量,唯獨有了“愛”才能産生“信念”。走進李白烈士故居就像穿越了時空,在這裡我重溫了中國共産黨走過的革命曆程,感受到了初心和信仰的力量。”

 預備黨員陳力求參觀學習了憶紅居,在兩位紅色宣講員的叙述下,她對革命先烈沈志昂的人生經曆與英雄事迹有了充分的了解與學習,并積極向我們進行了分享。她說道:“沈志昂前輩在學生時代就關心國家命運,積極投身學生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在縣立第二高小上學的沈志昂,被推為宣講員,上街進行反帝反封建宣傳。他是奉賢區第一位為人民解放事業犧牲的革命烈士,我們要學習傳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時刻保持共産黨人的蓬勃朝氣。”

 預備黨員楊佳敏談到:“通過參觀陳雲紀念館,我對陳雲前輩的生平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對革命戰争年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改革開放關鍵時刻有了全新的認識。通過回看來時的路,參觀和學習館内的曆史資料的過程中,我也被這些曆史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所打動,而人物的優秀品質可以體現在物,也可以體現在事。在場館内,使我印象尤為深刻的兩件物品是陳雲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所繳納人生的最後一筆黨費的收據和用到一兩厘米的鉛筆。從中我深切感受到了陳雲前輩的勤儉忠誠。此外,陳雲前輩身上的“四史”精神也體現在曆史事件中。首先,他雖出身貧苦,卻有着非凡的意志和樸素的愛國情感。其次,在革命戰争時期的遵義會議時,他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确主張,體現了他堅定的理想信念。最後,他洞悉全局,抓住要害的能力挽救了中國在經濟建設時期經濟凋敝、物價飛漲的困難局面。雖然參觀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是學習不會結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仍然需要努力,陳雲同志是一座豐碑,我們要學習他堅韌不拔掉革命意志,偉大的人格力量、嚴以律己的可貴品質。我們也要像諸多如陳雲同志的革命先輩那樣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使自己盡快地向成為一名合格共産黨員的目标前進。”

 預備黨員朱佳琦參觀了上海博物館,她說道:我覺得上海博物館是個很溫柔的紅色基地。那裡存放着來自曆史歲月的溫柔古樸和悠遠記憶。

 這裡有着雄厚端莊的青銅器,他們外型古樸,卻在上千年前,可以敲擊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讓人仿佛聽到了來自遠古的呼喚。

 這裡有意境深遠的書畫,例如《康熙南巡圖》就展現出了形态各異的人們,他們栩栩如生,讓我對他們之間的關系和故事浮想聯翩。

 這裡有着晶瑩剔透、巧奪天工的玉器。玉器上精美的花紋讓人驚歎于古時人民的審美!同時感慨:時尚是個圈。中國人民對美好事物,始終都報以傳承發揚的态度。感謝傳承,讓我們可以在21世紀,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直接與百年前的美好相接軌。

 通過今天的參觀和學習不僅增長了我的知識,更讓我感受到來自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些藏品彰顯了曆史的印記 代表着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

 我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學習“四史”的重要性,以史育人、追溯曆史根源、加強對曆史的深入學習和鞏固強化才能更好的踐行自己的信仰準則: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黨員朱穎到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進行了參觀學習。她談到: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時的建築風貌,由序廳、中共二大展廳、黨章曆程廳、中共二大會議舊址、平民女校舊址展廳、臨時展廳六個展區組成。中共二大展廳分為“開創與探索”、“旗幟與道路”、“實踐與發展”三部分;黨章曆程廳陳列着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以來産生的所有黨章或黨章修訂案;中共二大會議舊址是中共一大代表李達的寓所,舊址中的擺設根據李達及其夫人的回憶重新布置;平民女校舊址展廳陳列了平民女校曆史沿革以及教學等内容。 展館雖然不是很大,但内容十分豐富,凝聚了黨的誕生,發展過程中的豐功偉績是教育年輕一代樹立正确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與振奮革命精神的最佳場所。在參觀學習之餘,一起聆聽館内的講解,去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艱、擔當之要。

 預備黨員王寵也參觀了中共二大會址,她感觸很深,說道: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通過這次參觀學習,近距離接觸曆史,一個個再現的場景讓我再次感受了中國共産黨創建初期波瀾壯闊的曆史風雲以及老一輩中國共産黨人為國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族大義。前輩雖逝,但精神長存,新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使命,我們青年學子接過曆史的接力棒,就要發揮好模範帶頭作用,先從思想上加強,把黨的精神學好學透,激發使命感和責任感,再與當下實際相結合,落實到行動上。畢竟,空談是無用的,行動才是最有力的證明。我們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繼續前進的同時,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醫學生,我們肩負着國人健康的重任,更要永葆從醫初心。我們要時刻牢記,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因此,追尋黨的曆史足迹,重溫黨的曆史,才能更加深入了解黨的精神内涵,才能更加愛黨愛國,更加自覺為黨和人民服務。我覺得這也是四史教育的重要目的。

 遠在河北的黨員李雪菲參觀了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她分享到:跟随學“四史”的腳步,我以不一樣的身份和不一樣的心情再次來到了這個從小來過很多次的地方。作為少先隊員時曾在次祭掃,成為共青團員時曾在此進行入團儀式,但這次,已經成為一名黨員的我帶着一份不一樣的崇敬深深體會這群為了新中國而獻出生命的先烈們無畏的精神。回想起了戰争的殘酷,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人民戰士才顯得無比英勇。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抛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這面旗幟。

 在烈士陵園門口,一幅對聯深深的震撼了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身心頓時湧上了一股強勁的力量。陵園中央矗立着一座紀念碑,高大而雄壯,它見證了曆史,見證了華北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鬥志。

 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加強學習“四史”,堅定初心,擔當使命,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确自己的奮鬥目标,體現自身的人生價值,用知識武裝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繼承先烈遺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

 一個半小時的黨日活動悄然而過,同學們從革命先烈身上感悟和學習了優秀品質,汲取了精神動力,更加堅定了黨的領導,明晰了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四史”學習是永遠不能停止的,青年黨員的前進步伐也是永遠不會停滞的!在新時代青年的帶領下,我們一定會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前進!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