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中國态度” 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

發布者:護理學院發布時間:2016-09-29浏覽次數:83

護理國教聯合黨總支政治學習參考資料


亮出“中國态度” 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


材料來源: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5/1226/c1001-27979527.html

學習時間:20151228-13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2015年是中國外交不平凡的一年。國家主席習近平8次踏出國門,足迹遍布亞洲、北美洲、歐洲和非洲的14個國家。“習式外交”亮點紛呈、成果豐碩,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外交工作中,中國不僅積極參與具體的國際事務,同時也緻力于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此展開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和外交實踐,将“中國态度”越來越多地納入世界整體發展進程中,顯著提升着中國國際話語權。

共同繁榮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東南亞朋友講‘水漲荷花高’,非洲朋友講‘獨行快,衆行遠’,歐洲朋友講‘一棵樹擋不住寒風’,中國人講‘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中國“兩會”之後的首場主場外交博鳌亞洲論壇上用形象的比喻闡述命運共同體。

928日,習主席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了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赢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中,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進行了系統的闡釋。他在講話中強調: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今年的收官之訪中,習主席再提命運共同體。他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内斯堡峰會開幕式上緻辭時強調,中非曆來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曆史遭遇、共同的奮鬥曆程,讓中非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合作共赢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新型國際關系,也是習近平在外交場合常常提及的重要外交理念之一。今年4月,習近平在雅加達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弘揚萬隆精神 推進合作共赢》的重要講話中談到,“新形勢下,萬隆精神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我們要大力弘揚萬隆精神,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内涵,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前夕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書面采訪時談到“推動建設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12月,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内斯堡峰會開幕式上緻辭時,再次談到這一話題,“要傳承和發揚中非傳統友好,為推動世界更加均衡、公平、包容發展,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作出更大貢獻”。

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在“黃金檔位”演講的習近平強調“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以史為鑒 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一貫的态度。 57日,在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争勝利70周年慶典并訪問俄羅斯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俄羅斯報》發表題為《銘記曆史,開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文章寫到,“我們舉辦這些慶祝和紀念活動的目的,是要展現共同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的決心,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9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向全世界發出和平與正義之聲。習近平在大會上指出,“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争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

曆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對曆史,我們要心懷敬畏、心懷良知。曆史無法改變,但未來可以塑造。銘記曆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為戒。傳承曆史,不是為了糾結過去,而是要開創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習近平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公開宣示了緻力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國态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