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倒春寒”來臨時,上海各地處于封閉管控期間,全上海市民齊心協力,共同抗疫。作為上健醫的一份子,作為護管學院團員青年的一員,有無數同學積極投身于志願者活動,為防疫管理奉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他們的故事吧!
青春守護,同心戰疫
在嚴峻的疫情面前,21級護理(高職)班入黨積極分子何蕾同學,加入到了戰“疫”的征途中,積極報名參加了她所在的奉賢區南橋鎮社區的疫情防控志願者工作。
在分發抗原自檢材料時,一部分老年人由于配藥難的情況向她尋求幫助,在她與居委彙報情況後,得出了解決方案:可以将自己的醫保卡和所要配的藥品包裝,放在袋子中,再由志願者,統一放到居委會,由專人前往醫院,進行配藥。這樣就解決了老年人在管控期間,無法出門配藥的問題。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何蕾同學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下,積極向黨員同志們看齊,堅決做到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承擔起作為一名醫學生的責任,有所擔當、勇于擔當,用青春的力量守護家園,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何蕾
21級護理(高職)班
同心守“滬”,使命擔當
談起自己的志願者經曆,莊雨婷同學回憶到,記得一次接到緊急通知要封閉小區2+12的全員核酸時,她和爸爸在看到消息後,嘴裡的飯還沒有咽下去就開始換衣服出門去做志願者了,那晚爸爸在防護服上寫了“家園之光”,因為從下午5點到半夜12點,天色是越來越暗,而志願者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耀了一方土地,溫暖了整個社區。
現在,莊雨婷同學一家人都成為了小區志願者的積極分子,經常整整一天都在東奔西走,一刻不停為居民朋友服務,常是“三顧家門而不入”。她認為,作為青年,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更應該奉獻自己,以及關愛需要幫助的人,體現作為“健康人”的專業學識和人文素養,希望能成為防疫“城牆”上的一塊“磚”,共同保護家園。
莊雨婷
19級護理(本科)1班
家人攜手,同心抗疫
疫情來勢洶洶,為了盡快阻斷疫情傳播,惠南鎮部分小區在3月中旬就開始實施了封控管理,這也包括了我校護理專業大一學生富玥所居住的東城小區。随着封控時間的持續,居民配藥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當居委準備組建一支代配藥志願者小隊時,父女倆積極主動報名,同時成為了代配藥小隊中的一員,履行着自己作為志願者的光榮使命。
在代配藥小隊裡,富玥同學主要負責核對病曆信息,藥品清單,發藥,登記表格等。為了避免被感染的風險,從早上穿上隔離服帶上口罩那一刻開始到結束,除了中午吃飯手部消毒取下口罩外,其他時間不會摘下口罩,所以連水也喝不了,隻能等結束回家後再補充水分。富玥的爸爸則是是負責外出代配藥的,每天早上7點左右就要到社區報到。他們每天樓上樓下,來來回回不知要跑幾次,貼身衣物都濕透了。
做志願者的日子雖然辛苦,但他們的内心是充實的,因為現在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心甘情願的,特殊時期,自己付出一點微薄之力,卻能幫到需要幫助的居民,是值得的。
富玥
21級護理中本貫通班
挺身而出,肩擔重責
從學校返家的第二天,20級護理(本科)2班的吳凡同學就和她的媽媽一起去居委會報名了志願者變身“大藍”“大白”,搬物資、分發愛心菜、協助核酸檢測、在小區巡邏……。“我的媽媽是一名黨員,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榜樣就在身邊,能和媽媽并肩‘作戰’,讓我感到特别自豪。”她這樣說道。
吳凡同學家住在“重災區”之一的闵行區,作為第一批進入封控模式的小區,核酸檢測是常态,志願者們需要随時待命。和居委幹部一樣,起早摸黑,有時早上5點不到集合,開展秩序維護,現場登記,掃碼等志願服務,化身“大白”配合醫護人員貼标簽,剪棉簽,提高篩查效率。根據居委安排,每天的任務也不同,不管是什麼活兒,核酸檢測、信息排摸、小區巡邏、物資分發、在樓群中積極發聲、答疑解惑……她和志願者們“照單全收”,在做好每件小事中彰顯為民服務的情懷。為嚴格落實“人不流動、足不出戶”,她還擔當了值守樓道的志願者,成為“樓宇守望者”,看好樓、收垃圾、發快遞,耐心勸阻個别想要出門的人,也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理解。
她說:“正是因為親身去做了,才會更加學會換位思考,彼此配合。作為護理專業的學生,應當挺身而出,扛起特殊責任,發揮自己的專業素養來助力守護我們的城市。唯有上下一心,才能真正迎來春天。希望能早日回到校園,再見到可愛的健康er們!”
吳凡
20級護理(本科)2班
青春力量,共同抗疫,我們的上健醫學子都在用自己的力量齊心守“滬”,靜待花開,這份精神和擔當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還有許多防疫志願者的故事正在進行中,歡迎各位同學的投稿,也讓我們一起盡情期待下一期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