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成人護理課程建設 助力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發布者:護管學院發布時間:2022-05-27浏覽次數:405

2021年護理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成人護理學》課程是護理學專業的主幹課程,也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其對學生未來職業能力的增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課程自開設以來一直是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最大的專業課程,共256學時,連續三個學期開展教學,每年參與課程教學的教師多達近20名。該課程是以生命周期為軸線、以器官系統為基礎設置的一門融合課程,主要講授與成年期疾病和創傷的治療與護理相關知識。作為融合課程,其内容主要源于《内科護理》和《外科護理》課程内容,課程開設以來,雖然在外在形式上已融合為一門課程,但在授課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分離,且課程标準、課程資源也存在諸多不統一。

為切實做好《成人護理學》課程的深度融合,推進成人護理課程内涵建設,護管學院朱愛勇院長和周英華、王小蘭、陸秋雲三位課程組長牽頭組件課程建設工作小組,帶領課程組全體教師完成了課程的進一步改進。

一、重組團隊結構,實現個人成長團隊發展共赢  

課程組召開了所有參與《成人護理學》課程授課的主講和輔講老師,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廣泛征詢課程組所有教師的意願,根據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成人護理學》課程組進一步優化了教學團隊,綜合教齡、專業背景等因素組成了3個亞課程團隊。重組後的教師隊伍将分别負責課程不同教學内容的教育教學及課程建設,讓教師教授及研究的教學内容更聚焦,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二、達成理念共識,凝聚全員力量參與課程建設

針對《成人護理學》課程開課至今,部分教師對課程融合仍存在的一定的困惑和猶豫,朱愛勇院長為課程組專題介紹了《成人護理學》課程融合的意義:一是護理專業原有的“内、外、婦、兒”學科體系下的專業課程體系,将患者主要以大型醫院的疾病科室進行分類,已不适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大健康”背景下,不同人群、不同年齡護理需求變化,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标将聚焦于培養學生在“全方位、全周期、全場景”的照護背景下,具備“會溝通、會評估、會計劃、會實施、會宣教、會反思”照護能力。二是臨床分科及分科細化趨勢或者護理的專科化發展在不同等級醫院及國内不同地區發展并不均衡,我校作為面向全國招生的院校,學生就業方向并不局限于一線城市三級醫院,完全匹配醫院崗位無現實意義,崗位适應性可以通過見實習環節予以改善。三是作為護理專業學生的上崗證考試--護士資格考試,該考試中内容以系統安排内容,并未體現内外科。經過深入交流全體教師達成了理念共識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入融合進行了熱烈地讨論,紛紛建言獻策。

三、優化頂層設計,紮實分步推進課程改革

課程組在充分收集了目前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後召開多次研讨會,将以應用性高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标、專業認證要求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為依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開展課程建設。與此同時,制定了下一步工作的具體思路: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調課程思政學習,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以研促教,進一步推進教科研工作,課程建設須使教育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邊科研、邊建設,以建設拉動科研,以科研促進建設。二是紮實推進教學資源質量建設。進一步修訂完善課程相關的課程教案、課件、習題、實驗指導書、資料庫等課程基本資源建設;進一步優化在線課程教學平台,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廣泛共享,增強在線師生交流互動。三是探索嘗試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繼續推進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優化改革,根據課程内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PBL、CBL、TBL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合理有效調度,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四是促進教學評價客觀多維。優化多元化手段以及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評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考核評價體系,培養學生思維、分析、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借助于考核進一步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從“應試型”人才向“應用型”人才轉變,嘗試更客觀更多維的評價手段,科學檢驗教學效果。


Baidu
sogou